1、冠红杨在碳汇市场的应用 碳汇造林是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及其林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在其评估报告中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是未来30年到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且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大约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冠红杨生长迅速,9年可成材,其叶片比较大,碳汇量是同类树种的1.5倍,成材林每亩蓄积量为28立方,大约吸收51.24吨二氧化碳,释放45.36吨氧气,每200亩地就可以产1万吨的林业碳汇指标,万亩产值约900万元。市场前景广阔。相比传统林业,碳汇林业具备“交易”的潜质;相对工业,碳汇成本较低,有“绿色黄金”之称。国家林业局在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阿里巴巴集团以18万元购买了1万吨林业碳汇指标,成为国内购买林业碳汇的**笔交易。 2、冠红杨矿山环境修复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废弃矿山(采石场)给城市带来较为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威胁城市防洪、降低生物的多样性、对地表的破坏等,对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植被修复只能使矿山变绿,却不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冠红杨耐寒、耐旱性较强,即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前提下,取适量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 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冠红杨,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 、根滤 、降解 、稳定等作用对受损土壤进行填补修复。 冠红杨为彩叶树种,通过生态恢复的彩叶景观设计手法来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把矿山变为公园开发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弘扬矿冶文化,再现矿冶文明,展示人文特色,提升矿山品位,打开旅游新路上。打造“科普教育基地、科研教学基地、文化展示基地、环保示范基地”,为人们提供一个集旅游、科学活动考察和研究于一体的场所,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主题。 3、冠红杨防风固沙林建设 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灾难,防风固沙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植树造林。森林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河道淤阻、水库阻塞、洪水暴涨、泥石流、沙尘暴、河流断流等。 冠红杨属于彩叶高大乔木,抗风性强,其冠幅大,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可以降低风速,固定流沙,改良土壤而营造新型防护林。在风沙灾害严重地区,栽植冠红杨,以阻止沙粒被风吹移动,并使沙地湿度提高,**质增加,使沙地环境得到初步改善。逐步达到防风固沙,改造沙地的目的。在台风经常侵袭的沿海岸城市,可以栽植冠红杨乔木做沿海岸线设立防风林带,可以减轻台风的破坏。在山地城市,或河流交汇地带的城市,可有效地防止洪水和塌方,城市绿地更是地震区城市有效的防灾避难场所。